卡魯塞爾氧化溝
卡魯塞爾氧化溝是1967年由荷蘭的DHV公司開發研制。它是一個由多渠串聯組成的氧化溝系統。廢水與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氧化溝中不停地流動,在溝的一端設置曝氣器,使系統中形成好氧區和缺氧區,使其具有生物脫氮的處理功能??斎麪栄趸瘻系陌l展經歷了普通卡魯塞爾氧化溝、卡魯塞爾2000氧化溝和卡魯塞爾3000氧化溝三個階段[4]。
在普通卡魯塞爾氧化溝工藝中,污水經過格柵和沉砂池后,不經過預沉池,直接于回流污泥一起進入氧化溝系統。BOD降解是一個連續過程,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發生在同一池中。卡魯塞爾2000氧化溝系統是由美國鹽湖城EIMCO公司研制的一種具有內部前置反硝化功能的氧化溝工藝。該工藝運行過程中,借助于安裝在反硝化區的螺旋槳將混合液循環至前置前置反硝化區(不需循環泵)。前置反硝化區的容積一般為總容積的10﹪左右。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物和回流混合液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進行反硝化,由于混合液的大量回流混合,同時利用氧化溝內曝氣所獲得的兩會各硝化效果,該工藝使氧化溝脫氮功能明顯加強。聚磷菌的釋放磷和過量吸收磷過程又可以實現污水中磷的去除。
卡魯塞爾3000氧化溝又稱深型卡魯塞爾氧化溝系統,水深可達7.5-8m。該系統是在卡魯塞爾氧化溝2000系統前再加上一個生物選擇區,該生物選擇區是利用高負荷篩選菌種,抑制絲狀菌的增長,提高各誤認為的去除率。除了比普通卡魯塞爾氧化溝深外,其獨特的圓形纏繞式設計還可降低建設成本和減少污水廠土地占用。
在三條渠道系統中,從外到內,一、渠的容積為總容積的50﹪-55﹪;二、渠為30﹪-35﹪;三、渠為15﹪-20﹪。運行時,應保持一、二、三渠的溶解氧分別為0mg/L、1 mg/L、2 mg/L。一渠中可同時進行硝化和反硝化,其中硝化的程度取決于供氧量。由于一、條渠道中氧的吸收率通常很高,一次可在該段反應池中提供90﹪的供氧量,仍可把溶解氧的含量保持在0 mg/L的水平上。在以后的幾條渠道中,氧的吸收率比較低,因此,盡管反應池中的供養量較低,溶解氧的含量卻可以保持較高的水平。
半交替工作式氧化溝
半交替工作式氧化溝兼具連續工作式和交替工作的特點。首先,該類氧化溝系統設有單獨的二沉池,可實現曝氣和沉淀完全分離。其次,與D型氧化溝不同的是:根據需要,氧化溝可分別處于不同的工作狀態,使之具有交替工作式運行的靈活特點,特別是用于脫氮。典型的半交替工作式氧化溝式DE型氧化溝。
DE型氧化溝工藝是專為生物脫氮而開發的,它不同于D型氧化溝之處在于其有獨立的二沉池及回流污泥系統,氧化溝內交替進行硝化與反硝化。在DE型氧化溝前增設一厭氧池,可達到同時脫氮、除磷的效果。
一體化氧化溝(Integrated oxidation ditch)
一體化氧化溝又稱合建式氧化溝,是指集曝氣、沉淀、泥水分離和污泥回流功能為一體,無需建造單獨的氧化溝。一體化氧化溝的優點是不必設單獨的二沉池,工藝流程短,構筑物和設備少,所以投資省,占地少。此外污泥可在系統內自動回流,無需回流泵和設置回流泵站,因此能耗低,管理簡便容易。但由于溝內需要設分區,或增設側渠,使氧化溝的內部結構變得復雜,造成檢修不便。